他是行走在刀尖上的舞者
是帶著七級傷殘向“死神”挑戰的勇者
是當之無愧的中國英雄
他就是

“拆彈專家”張保國
張保國,男,1964年9月出生,1999年轉業到山東省濟南市公安局治安處從事防爆安檢與排爆工作,現為濟南市公安局特警支隊作訓處副調研員。轉業19年來,他始終戰斗在排爆工作第一線,成功處置130多個爆炸裝置或可疑爆炸裝置,曾榮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全國優秀人民警察”“全國公安系統一級英雄模范”榮譽稱號;榮立個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5次、三等功3次。
人物履歷
1984年,考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械工程學院彈藥專業。
1988年,被分配到濟南軍區彈藥修配站,從事彈藥修理、銷毀的工作。
1999年,在濟南市公安局從事排爆防爆工作。
2002年,山東省濟南市公安局特警支隊作訓處排爆中隊中隊長。
現任山東省濟南市公安局特警支隊作訓處副調研員。

人物榮譽
先后榮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全國優秀人民警察”、“全省公安系統模范人民警察”、“山東省十大杰出青年”、“濟南市道德模范”等稱號,榮立個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5次,三等功3次。
曾榮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被評為全國優秀人民警察。
2018年5月29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安部授予張保國“全國公安系統一級英雄模范”稱號。
2018年11月10日,獲頒“最美退役軍人”證書。
2018年12月18日,榮獲改革開放40周年政法系統新聞影響力人物,并獲評:他,是挑戰死神19年的一級英模、“拆彈專家”。
2018年12月,中央宣傳部、退役軍人事務部決定授予張保國同志“最美退役軍人”稱號。
2019年6月14日,被列入第九屆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擬表彰對象公示名單。
2019年6月25日,《中共中央組織部 中共中央宣傳部關于表彰第九屆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和“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的決定》表彰為“人民滿意的公務員”。
2019年6月26日,入選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候選人公示名單。
2019年6月25日,《中共中央組織部 中共中央宣傳部關于表彰第九屆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和“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的決定》表彰為“人民滿意的公務員”。
2019年9月,榮獲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
2019年9月,獲得“最美奮斗者”榮譽。
人物事跡
1999年張保國至山東省濟南市公安局工作,自參加工作就堅持戰斗在安檢排爆工作最前沿。20年來,他先后完成重大活動防爆安檢、備勤任務1200余次,成功處置涉爆現場110余次,排除爆炸裝置和可疑爆炸物140多個,鑒定、排除、銷毀各類炮彈、炸彈等4000多發(枚),銷毀廢舊雷管30余萬枚、導火導爆索51萬余米,用鮮血和生命為黨和人民筑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銅墻鐵壁。在一次次生與死、血與火的考驗中,張保國憑著過人的膽識和精湛的技術與“死神”搏斗,在他成功處置的涉爆現場中,累計排除爆炸裝置20多個,鑒定排除可疑爆炸物130多個。銷毀廢舊雷管30余萬枚、導火索50余萬米、導爆索1萬余米、各類炮彈炸彈等4000余發(枚)。完成重大活動防爆安檢900余次,為保護國家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維護濟南市社會穩定作出了突出貢獻。

(左圖)2019年6月13日下午,全國“公安楷模”、山東省濟南市公安局特警支隊作訓處排爆中隊負責人張保國同志先進事跡報告團走進警察大學,為全校教職員工作了一場感人至深、催人奮進的精彩報告。學校師生代表1500余人現場聆聽了報告。
一位排爆英雄的初心和堅守 --《人民公安報》紀實·忠誠頌
他曾經有過多次機會,可以離開或不再從事這種硝煙彌漫的廢舊彈藥銷毀和危險的公安排爆工作。但每一次,他都選擇了留下,選擇了生死之間逆向而行的驚險和堅守,選擇了“我是共產黨員,我是排爆隊長,有排爆任務我先上,如果我不在了,你們誰的黨齡長誰上”的樸實和崇高。
1984年9月,張保國第一次穿上軍裝,走進了某軍校彈藥專業的課堂。班上有同學因不喜歡這個專業,主動申請或想方設法調整到其他專業。這種心情他理解。剛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時,他的第一感覺是“來不及高興就蒙了”。自己沒有填報這所軍校,更不知有這樣一個專業,怎么會莫名其妙地被這所軍校的這個專業錄取了呢?

他的父親,一名曾為軍人、后轉業到核工業系統的老軍人,堅定了他“兵之初”的選擇。“你既然填了‘服從調劑’,就要信守諾言!這是一名軍人起碼的素養。”回想起父親當年專門從千里之外的大西南請假回來的良苦用心和舐犢之情,張保國幾次紅了眼圈,說他壓根兒沒有想到,平時見面極少、威嚴又少語的父親,會在那樣一個時刻,給了他一個關于“服從”與“踐諾”的教育。
1997年底,濟南市公安局開始大規模銷毀戰爭年代遺留下來的炮彈、炸彈、手榴彈、地雷等危爆物品,張保國作為彈藥銷毀方面的專業技術人員被派到公安機關協助工作。還沒報到,就接到公安局領導安排的3個急活兒:翻譯一個全英文的鬧鐘說明書,用四通打字機完成一份3000字材料的錄入,寫一個關于爆炸物品管理的講課稿。張保國明白,這是在考查他的英語、計算機和寫作能力呢!他隨便在哪一道考題中丟點分,就能遠離這個既危險又可能不落好的“幫助工作”。但那不是他的性格。
一年半后,張保國“幫助工作”結束時,他這個被眾人爭相邀請的“香餑餑”卻陷入了兩難境地:一邊是自己熟門熟路并已小有成就的軍械彈藥研究工作,一邊是自己十分陌生且剛剛起步的公安排爆工作,該何去何從?
張保國委婉地征求父母的意見。父親讓他自己決定,母親則建議他最好遠離這種危險的工作;部隊領導暗示他說,暫時還找不出像他這樣年輕有為、有專業系統理論功底、熟悉通用軍械彈藥的專業技術人才……
最終,張保國選擇了為百姓守護家門,并瞞著父母,選擇了公安排爆這個讓無數人談之色變的危險職業。
轉業到公安系統的19年時間里,他曾先后榮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全國優秀人民警察”、山東省“十大杰出青年”、“濟南市(敬業奉獻)道德模范”、全國公安系統一級英模等榮譽稱號,榮立個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5次、三等功3次。
這閃光的獎章和耀眼的榮譽背后,濃縮著生死之間逆向而行的驚險和堅守,更映照著一個普通生命對信仰和使命的大寫—“我是學這個專業的,我不去做,誰去做啊?”
“ 我是從火團里面逃出來的,手燒成了灰色,全部都干巴巴的,臉上滲液,就覺得有東西往下淌,我疼地昏過去了。”
2005年3月2日 ,依照慣例,張保國帶領排爆隊將廢棄彈藥運往山里銷毀。一些媒體記者一同前往,當張保國給記者講解銷毀過程時,一個銹蝕的發煙罐意外自燃,“快跑!”張保國向記者和同事大喊一聲,緊接著飛快沖到火藥堆旁,果敢地踢飛了冒著濃濃烈焰的發煙罐。為了阻止重大爆炸事故發生,張保國立刻沖了過去想要踢飛自燃的發煙罐。記者和同事全都撤離到了安全地帶,張保國卻被瞬間躥起的十多米高的大火團團包圍……
在這次意外中,他全身8%的面積燒傷從此落下了七級傷殘。老母親在電視上看到了兒子受傷的消息悲痛欲絕,倒在家門前,從此半身不遂,這成為張保國心中最大的痛。
“ 手上那個紗布,就像個拳擊手套一樣;臉腫得五官都平了,就跟盆一樣;眼皮跟水泡一樣。”
為重返崗位,張保國決心做植皮手術。從大腿根到后背取下半米長5公分寬的皮膚,僅夠完成一只手的植皮,每只手要縫150針,光手術都要進行5小時。為了恢復雙手功能,他還需把植皮后的雙手,反復浸入在60度的蠟液里面,讓蠟液一層層包覆在手上。看著忍受著巨大煎熬的張保國“汗珠子和眼淚都在往下滾”。妻子李靜勸他可不可以別再干這個危險職業了。然而,僅僅過了兩個月張保國就又回到了排爆的工作崗位上。

“ 我干的時間最長,也最有經驗,這么危險的事怎么能讓別人去做呢?從道理上我沒法說服自己。我是隊長,最危險的事得我自己干!”
從那以后,張保國出警的每個晚上都成了妻子李靜的不眠之夜。
排爆21年來,張保國成功處置涉爆現場110多次,鑒定排除可疑爆炸物130多個,排除和銷毀炮彈4000多枚,銷毀廢舊雷管30多萬枚,銷毀導火導爆索51余萬米。
“看到這些數字,
我才覺得,我是做了點實實在在。
對國家、對人民、對百姓有用的事,
哪怕是挽救過一個人的生命,
我覺得也很值得”
